10随想·中考语文的成败在“科技作品”
2010-06-09 07:37:45| 分类:
复习备考
| 标签:
|举报
|字号大中小 订阅
今年将继续用选择题型来检测科技作品,一般为3-4个选择题,这是语文试卷中最难之处,可谓“得说明文者得(语文)天下”,这种命题形式秉承高考而来,其实是严重违背了课程改革的旨意,严重制约着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,很难真实地评价学生的说明文阅读能力,学生在此题上动辄丢掉3分,非常可惜,非常无奈,不少学生谈说明文而色变。
没有办法,明知山有虎,还得向山上行,不然12分(科技作品分值12分)足以毁掉一个学生。曾发过一篇《科技作品备考要点》,看来还得用其中的苦办法再用苦功——
1、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
文中的关键词语往往是文中比较重要的概念,也常与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。
命题点:新词语、新概念、论述对象、代词或指代短语。
注意: ①、灌输整体阅读的意识。
②、分析词语本身的含义。注意概念及定义。
③、从句子、语段及全文的整体联系中理解词语。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,范围是否统一,背景条件是否相同。
2、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
文中重要的句子,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。比如,观点见解、重要的论据等。
命题点:科技文阅读中考核的重要的句子一般集中在:
①、文中内容丰富的语句。
②、结构较为复杂的语句。
③、在文中有特定含义的语句。
理解科技文中重要的句子,主要的方法有两种:
A、语法分析。
B、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分析。
3、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
要能从文章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,筛选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,这是达到阅读目的、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。
命题点:
①、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。
②、对重要概念、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相关材料。
③、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。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和作者相关的评说中。
4、根据文章内容,进行推断和想象
考点:所谓推断,是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并正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,根据阅读文本提供的某个信息(甲),推测断定出另一个信息(乙)。
命题点:
①由已知推未知,②由材料推结论,
③由原因推结果,④由抽象推具体。
经常出现的错误是:因果倒置、绝对化、未然变已然、偶然变必然、夸大与缩小、必要变充要。阅读的第三小题一般来说都是推断。
评论这张
转发至微博
转发至微博
评论